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苏州市河道管理处:科技赋能,助力太湖退圩还湖工程稳步推进

时间:2025-03-07 12:46 来源:苏州市水务局 访问量:
【字体:

太湖,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水体,肩负着防洪、供水、航运、旅游等诸多关键功能,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影响,太湖沿岸掀起了大规模围垦建圩、围网养殖的热潮,这一系列行为给太湖的“健康”埋下了隐患,导致影响了水质,给水安全和水生态带来严峻威胁。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依法治水的力度不断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的出台,更是将退圩还湖工作推上了太湖治理的核心舞台,成为修复太湖生态的关键之举。

为解决历史遗留生态问题、恢复湖泊生境,为后续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奠定基础,吴中区启动东中西三大圩及漫山岛退圩还湖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逐步恢复太湖原有水域面积,改善水环境质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在太湖退圩还湖工程监管过程中,苏州市河道管理处积极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将“天眼”正射影像与“地脑”ArcGIS技术深度融合,为工程监管打造了全流程、多维度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再借助ArcGISPro平台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精准识别圩区边界、围网养殖面积,清晰掌握地形变化情况。不仅如此,通过定期监测地貌恢复效果,叠加历史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管理处能够动态且精准地掌握工程实际进展与省厅批复文件的一致性,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规划推进。



3月初,苏州市河道管理处赴东中西三大圩现场进行踏勘,并与吴中区水务局及项目部展开座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详细了解了工程进度、后续计划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及现场实际情况显示,太湖侧钢管桩围堰已基本完工,当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围堰下部太湖侧取土填土以及杨湾港闸站新建工程。从数据上看,东中西三大圩围堰面积新增0.3平方千米,施工河道面积新增0.11平方千米,圩内新增清淤堆土区域0.05平方千米,而漫山圩目前基本无变化。

通过"天眼+地脑"智慧监管体系的持续应用,进一步确保退圩还湖工程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太湖流域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撑。下一阶段,将继续加强监管,完善修复评估体系,探索智慧监管在河湖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