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市高治办(市水务局)在昆山锦溪镇召开江南水乡古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以“看建设成效、听思路想法、学创新经验、提含新量和含金量”为目标,全力以赴把江南水乡古镇打造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江南梦里水乡。市高治办主任、市水务局局长陈习庆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锦溪镇、凤凰镇、虞山街道、同里镇、平江街道5个古镇的负责同志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打造水乡特色品牌进行了交流发言,总结了去年提质增效“333”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分析了当前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安排。
会议指出,古镇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水又赋予了古镇生命与灵动,治水既是政之所向,也是民之所盼。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担当,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精益求精,干出新势头、干出新成效。要高度重视古镇保护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要以达标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消劣争优”行动,切实解决古镇下水道异味,污水管网破损、漫溢、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真正擦亮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底色。
2022年以来,各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达标区”建设的各项任务,16个古镇消除了311个污水直排口,整治了1161个排水单元(191个工业企业、752个“小散乱”、97个小区阳台、121个单位庭院),治理了37条劣V类河道。2023年1—9月,我市80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5%,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优Ⅱ比例为66.3%,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30个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3.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水乡古镇河湖多、水系发达,古建筑多、历史资源丰富,这既是古镇的优势,也是污水治理项目的制约因素。要有敢干的担当作为、科学的技术路径、过硬的施工质量、完善的管护机制,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必定能够通过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推动质的有效提升。要保持耐力定力。坚持“网厂湿河一盘棋,水气声泥一根轴,市县镇村一张网,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一条线”治理思路,推动污水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强水务、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动协作,管好“责任田”,打好“组合拳”,推动污水治理握指成拳、合力攻坚、整体推进。要有干成事的成就感。要做好“达标区”建设,让污水治理筑牢水乡的环境基础,保护好水乡古镇的灵魂,也要做好江南水乡“水文章”,充分发挥治水成效,推动以水促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水乡与古镇相得益彰、焕发活力。
会议要求,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和输送能力,消除管网覆盖空白区;开展管网检测,有效解决污水偷排、乱排问题,杜绝水质反复;积极探寻水体流动方案,让水动起来、活起来、清起来。要在健全管护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完善设施巡查、水质检测、协调联动、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把责任链条紧起来严起来。要在执法监管上出实招,充分发挥基层执法力量整合的优势,针对管道私接乱接、污水偷倒乱排的重点区域、重点排水户,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把规范排水从源头抓紧抓实。要在提升显示度满意度上求突破,结合“消劣争优”“一湖一策”等工作要求,借助河湖长制、断面长制等工作平台,不断提升长效管护成效,把污水治理成果转化为“达标区”的生态优势、发展优势。
会前,还举办了市政污水管网运维养护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培训,参观了周庄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和锦溪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与“五位一体”管网排查修复工程。
会议由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雄成主持。市污防办、河长办、供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16个江南水乡古镇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